close

「大雲山龍安寺」德大寺家的別莊,1450細川勝元創立,妙心寺的義天玄承開山。応仁之亂時燒毀,1499年細川政元再建,1797年火災又將方丈、佛殿燒毀。現在的方丈是從塔頭西源院拆解而來。1994年時龍安寺以古京都的歷史遺跡一部份而列入了世界遺產。方丈庭園(史跡・特別名勝)據說是室町幕府末期相阿弥所創建。東西長二十五米,南北寬十米,鋪滿白砂耙成整齊的平行波浪,十五塊形狀各異的石頭從左到右以5、2、3、2、3的排列組合設計,又名「七五三之庭」或「母虎帶子涉水過河庭園」當初因沒留下設計原意,所象徵代表的東西,請自己去冥想,注視越久,想像就會越寬闊,其純樸之美令人沉浸於哲學、禪意的冥想世界。步入龍安寺,需脫鞋才能進入庭院之中,只見門沿的坐檯上,坐滿了世界各地來的遊客,大家皆靜觀石庭內的白砂枯石。庭院以土牆圍繞,建造圍牆的土是用菜籽油加工過的,隨著時光的流逝,油漸漸的滲透出來,形成獨特的顏色。龍安寺佔地頗大,庭院後的種植了許多花草樹木林蔭茂密,走在其中,令人心礦神怡。
庫裡.由此進入龍安寺。
石佛
展示間.多為整修換下來的零件。
著名的石庭,不過我沒有慧根,實在看不出來有什麼意義。在介紹京都名庭的照片通常都會選左邊桵花盛開時拍攝,這我可以想像。
方丈広間の襖絵.方丈之間不對外開放,但可以在門口觀賞。
「知足の蹲踞」複製品、進入茶室蔵六庵前「五・隹・疋・矢」中間口字共用,意味「吾唯足知」, 意指貧者知足亦富,富者不知足亦貧。
日本人造庭時也會考慮苔蘚的種類。
我對廊下橫樑雕刻比較有興趣。
敕使門
從敕使門見方丈
塔中西源院.不對外開放,從外面看很漂亮,殘念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