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 



上圖為網路上轉載過來,清水寺遊客眾多,實在無法拍到如此景象。










清水寺,山号音羽山,北法相宗大本山。本尊供奉十一面千手観音,創建於778年,開基為延鎮。1994年12月以古都京都の文化財登錄世界遺産。又為西国三十三箇所第16番,法然上人二十五霊跡第13番,洛陽三十三所観音霊場10~14番。国宝有本堂,重要文化財有仁王門、馬駐、西門、三重塔、鐘楼、経堂、田村堂(開山堂)、朝倉堂、鎮守堂(春日社)本坊北総門、轟門、釈迦堂、阿弥陀堂、奥の院、子安塔。在京都停留三天重覆的行程只有清水寺,可以看建築又可以看山巒,離祇園近,回京都駅快,最要不得的是門票可以重覆使用。到清水寺搭公車至「五条坂」下車,徒歩約15分,聽說是下坡路段。阿呆我從「清水坂」下車,徒歩也是15分,但是都是上坡路段,這就是沒做功課的下場,知道的時後我己經準備離開京都。




 

馬駐.室町時代、重要文化財。昔日貴族武士在此下馬、徒歩到諸堂参拝。現在建物為応仁之亂後に再建。日本現在已經很稀少,正面10.5M、側面5M,同時可以容納五匹馬。








仁王門前的石獅





仁王門.室町時代、重要文化財。清水寺的正門,応仁の乱後、15世紀末再建,平成15年(2003)解体修理。三間一戸、正面約10M、側面約4.8M、高8.5M、室町時代特徴樓門。因塗上紅色的油漆又稱為赤門。正面有平安時代名書家藤原行成所寫「清水寺」扁額,兩旁設有大仁王像。









仁王門側面






西門.江戸時代初期、重要文化財。寛永8年(1631)再建,優雅的單層三間一戸八脚門。正面為木階高欄拝殿風,背面有唐破風架構形式,華麗的桃山様式。




仁王門見西門




念彼觀音力碑.西門前的石碑






鐘樓.江戸時代初期、重要文化財。慶長12年(1607)再建,懸吊著2.3噸重的梵鐘,牡丹彫刻、菊花彫刻,桃山様式。





梵鐘.室町時代、重要文化財。現在的鐘為応仁の乱後,清水寺復興時願阿上人の大勧進活動,於文明10年(1478)改鑄奉納。
 






三重塔.江戸時代初期、重要文化財。平安初期(847)年創建,現在的塔為寛永9年(1632)再建。日本最大的三重塔高31M。昭和62年(1987)解体修理,一重内部供奉に大日如来,四周的牆壁繪有真言八祖像,天井・柱繪有密教佛画飛天,可惜並不對外開放,上次有看公共電視介紹三重塔的避震結構也很有名。









經堂.不對外開放





開山堂.不對外開放








普門閣.收門票的起點








随求堂.江戸中期再興。原本為塔頭慈心院的本堂,享保3年(1718)再興。供奉本尊随求菩薩隨求堂內有、毘沙門天、吉祥天、大聖歓喜天、粟島明神、縁結・安産的神佛。






廻廊

















鬼瓦








出世大黑天





鉄大錫仗和鉄下駄.放置在本堂西廊下的鐵杖,相傳是弁慶之物,可以試試看拿得起來嗎?弁慶好厲害可以拿這麼重的武器,我拿不動。






仏足石.朝倉堂東庭中有一塊刻著釋迦牟尼佛腳形佛足石。「観仏三昧経」中寫到拜佛足可消滅無限無量之罪。又有一說為豪傑武者平景清的腳形,很多遊客都會上前一摸。





朝倉堂


 


朝倉堂側面





中興堂


 


北総門.江戸時代初期、重要文化財。北側見月照・信海兄弟上人歌碑和西郷隆盛詩碑。原本為塔頭(旧本坊)成就院的正門。



 


詩碑和歌碑.一個字都看不懂





 





鬼瓦.在很多寺院都有見到鬼瓦,不過這組鬼瓦與我的身高最沒有距離。




奥の院.縮小版的本堂,江戸時代初期、重要文化財。寛永10年(1633)再建、擁有和本堂同様式舞台,又稱「奥の千手堂」,供奉本尊千手観音、地蔵菩薩、毘沙門天、二十八部衆、風神、雷神。
 









本堂和舞台―江戸時代初期、国宝。舊本堂因火災燒毀,現在的本堂為寛永10年(1633年)、徳川家光捐獻再建。優美曲線、有著平安時代宮殿,貴族邸宅的影子.與四周音羽山的翠緑融為一體。正面長36M、側面寬約30M、高18M,堂内由巨大丸柱支撐分為外陣、内陣、内々陣。内々陣的大須弥壇上供奉本尊千手観音、地蔵菩薩、毘沙門天。舞台沿著錦雲渓懸崖而建約190平方,由139根巨大柱子所搭建。清水の舞台から飛び下りる,奇怪的民間習俗,如果日本政府不禁止,現在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趕跳?


 











從舞台眺望音羽山,絕景。





突出建築為子安塔











 


音羽山見京都塔





西向地藏堂





百体地藏堂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一個人流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